固态继电器的技术参数

来源:电工天下时间:2019-07-10 11:40:43 作者:老电工手机版>>

每一种继电器都有相应的技术参数,对于固态继电器的技术参数,你了解有多少。固态继电器的各种技术参数,比如继电器的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过零电压等,一起来了解下。

固态继电器的技术参数

固态继电器的技术参数(图1)

1、输入电压范围:在环境温度25’c下,固态继电器能够工作的输入电压范围。

2、输入电流:在输入电压范围内某一特定电压对应的输入电流值。

3、接通电压:在输入端加该电压或大于该电压值时,输出端确保导通。

4、关断电压:在输入端加该电压或小于该电压值时,输出端确保导通。

5、反极性电压:能够加在继电器输入端上,而不应起永久性破坏的最大允许反向电压。

6、额定输出电流:环境25’C时的最大稳态工作电流。

7、额定输出电压: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工作电压。

8、输出电压降:当继电器处于导通时,在额定输出电流下测得的输出端电压。

9、输出漏电流:当继电器处于关断状态施加额定输出电压时,流经负载的电流值。

10、接通时间:当继电器接通时,加输入电压到接通电压开始至输出达到其电压最终变化的90%为止之间的时间间隔。

11、关断时间:当继电器关断时,切除输入电压到关断电压开始至输出达到其电压最终变化的10%为止之间的时间间隔。

12、过零电压:对交流过零型固态继电器,输入端加入额定电压,能使继电器输出端导通的最大起始电压。

13、最大浪涌电压:继电器能承受的而不致造成永久性损坏的非重复浪涌(或过载)电流。

14、电器系统峰值:在继电器工作状态继电器输出端能够承受的最大迭加的瞬时峰值击穿电压。

15、电压指数上升率dv/dt:继电器的输出元件能够承受的不使其导通的电压上升率。

16、工作温度:继电器安规范安装或不安装散热板时,其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范围。

继电器的技术术语

1、介质耐压(单位:V)

固态继电器输入端与输出端,输入端、输出端散热底板之间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值。注意:不允许测量同一输入(或输出)电路引出端之间的介质耐压,测量之前应先将它们短路。

2、绝缘电阻(单位:MΩ):

固态继电器输入端与输出端,输入端、输出端散热底板之间施加500VDC的电压测量的电阻值。注意:不允许测量同一输入(或输出)电路引出端之间的绝缘电阻,测量之前应先将它们短路。

3、电气系统峰值(单位:V):

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固态继电器输入端开路,在输出端的额定输出电压之上迭加特定波形和能量的电压,试验一分钟。试验后固态继电器仍符合规定。

4、关断时间(单位:ms):

从切除常开型固态继电器输入端电压达到保证关断电压开始至输出端电压达到其电压最终变化90%为止的时间间隔。

5、导通时间(单位:ms):

从施加于常开型固态继电器输入端电压达到保证接通电压开始到输出端电压达到其电压最终变化的90%为止的时间间隔。

6、输出端漏电流(单位:mA):

在输入端没有施加导通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流过输出端之间最大(有效值)断态漏电流。通常是指整个温度范围内在最大的输出额定电压下的值。该值主要是输出端缓冲器产生。

7、最大通态电压降(单位:V):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输出端满负载电流跨于输出端两端所呈现的最大(峰值)电压降。

8、瞬态过压(单位:PIV):

固态继电器在维持其关断状态的同时,能够承受而不致造成损坏或失误的允许施加电压的最大偏离。超过该瞬态电压可以使固态继电器导通,若满足电流条件则是非破性的。瞬态持续时间一般不做规定,可以在几秒的数量级,受内部偏值网络功耗或电容器额定值的限制。

9、最小断态dv/dt(静态)(单位:V/us):

在没有施加导通控制信号时,固体继电器输出端(交流)能够承受不致导通的电压上升率。通常表达为最大额定电压下的最小电压上升率。

10、最大重复性导通电压峰值(单位;VRMS):

在施加导通控制信号半周之后,在每一后续半周即要导通之前,跨于输出端两端所呈现的最大(峰值)断态电压。这一参数对具有或不具有“零导通”特点的固态继电器同样适用。

11、最大过零导通电压(单位:VRMS)(也称过零电压):

在施加导通控制信号之后,在每一后续半周即要导通之前,跨于输出端两端所呈现的最大(峰值)断态电压。

12、功耗(在额定电流下)(单位:W):

主要由于输出半导体有效电压降(功耗)而产生的最大平均功耗。

13、最大I2t(选择熔丝用)(单位:A2s):

固态继电器承受最大非重复性脉冲电流的能力,用于熔丝的选择。

14、最大过流(单位:A):

在规定持续时间不允许流过的最大瞬时电流,通常以1秒的有效值来表述。

15、最大浪涌电流(非重复性)(单位:A):

在规定持续时间不允许流过的最大瞬时电流,持续时间的典型值为交流电的一个周期(10ms)通常规定为峰值以及电流对时间的曲线。

16、最小负载电流(单位:mA):

固态继电器执行规定工作所必须的最小负载电流。它一般与最大负载电流一并作为“工作电流范围”列出。

17、最大负载电流(单位:A):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固态继电器的最大稳态负载电流能力,它还受散热器和环境温度条件的散热限制。

18、输出电压范围(单位:V):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施加于输出端的电压范围,在该范围固态继电器继续处于关断或切换状态,或换句话说执行规定的状态。线路的频率值或包括在内,或单位指明(交流)。

19、最小输入阻抗(单位:Ω):

在给定电压下的最小阻抗。作为输入电流的替代或补充,它确定输入功率要求。

20、反极性电压(仅适用于直流输入)(单位;V):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能够加在固态继电器输入端上而不致造成固态继电器永久损坏的最大允许反向电压。该值一般确定为输入电压的上限值。

21、输入电流(单位:mA):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施加规定的输入电压于固态继电器输入端,流入其输入回路的电流值。

22、保证关断电压(单位:V):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施加于输入端,当输入在该值或该值之下时能保证输出端处于关断状态的电压。

23、保证接通电压(单位:V):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施加于输入端,当输入在该值或该值之上时能保证输出端处于导通状态的电压。

24、输入电压范围(单位;V):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施加在输入端,使输出端维持“导通”状态的电压范围。

一般情况下直流输入有:3-32VDC恒流输入型和3-14VDC、10-40VDC阻性输入型。交流输入有:90-280VAC输入型。输入电压的下限即为所谓的保证接通电压,输入电压的上限即所谓的反极性电压(仅适用于直流输入)。

以上就是固态继电器的技术参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 固态继电器怎么选型,九点注意事项看一看

    固态继电器怎么选型,九点注意事项看一看

    有关继电器的小知识,固态继电器怎么选型,可以从九个方面来考虑,充分考虑焊接时的温度与时间条件,使用环境温度的影响,以及固态继电器的过流、过压保护措施,下面具体来看下。

    时间:2022-09-04 07:20:46

  • 直流固态继电器的原理与使用注意事项

    直流固态继电器的原理与使用注意事项

    有关直流固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直流固态继电器与交流固态继电器相比,无过零控制电路,也不必设置吸收电路,并介绍了直流型固态继电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时间:2020-12-21 21:27:08

  • 固态继电器的分类_固态继电器的作用

    固态继电器的分类_固态继电器的作用

    有关固态继电器的分类,常见的固态继电器有交流固态继电器和直流固态继电器,常开固态继电器和常闭固态继电器,混合型、变压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等继电器。

    时间:2020-12-09 06:05:00

  • 固态继电器原理图与功能详解

    固态继电器原理图与功能详解

    有关固态继电器的原理图,固态继电器的功能,固态继电器的应用,实例学习固态继电器工作原理及固态继电器工作原理图,不了解的朋友参考下。

    时间:2020-12-09 06:04:57

  • 固态继电器怎么用,固态继电器使用注意事项

    固态继电器怎么用,固态继电器使用注意事项

    有关固态继电器的使用方法,固态继电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包括SSR输入端的串并联、固态继电器电压等级的选取及过压保护、固态继电器电流等级的选取及过流保护等。

    时间:2020-12-08 06:14:22

  • 固态继电器怎么检测,固态继电器的二种检测方法

    固态继电器怎么检测,固态继电器的二种检测方法

    有关固态继电器的二种检测方法,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检测固态继电器,这里总结了两种方法:识别输入、输出引脚兼测好坏,检测固态继电器带载能力。

    时间:2020-12-08 06:14:16

  • 中间继电器的选型与接线图参数详解

    中间继电器的选型与接线图参数详解

    有关中间继电器的选型方法,中间继电器的接线图,中间继电器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六个主要技术参数,包括触头容量、触头种类,以施耐德RPM系列为例的接线图。

    时间:2020-07-05 16:14:22

  • ssr固态继电器接线图一例

    ssr固态继电器接线图一例

    分享下ssr固态继电器的接线图,通过本例掌握下ssr固态继电器的接线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时间:2020-07-05 15:58:22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5 - 2022 dgjs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工天下 版权所有